用一年时间写一本书是什么体验?
(相关资料图)
初看标题,我想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
“就这速度写什么书啊?网络小说作者一天更新一万字都是常规操作。”
“管理类书籍好像也不是很难写啊,很多畅销书作者一两个月就能憋出来一本。”
“一年就写一本书,能挣钱吗?”
说实话,这本书一开始立项的时候,我本人对此并没有太多期待。
我1999年大学毕业之后就自主创业,到今年24个年头,几乎尝遍了创业的酸甜苦辣。现在自己3家公司,有经营得特别好的,也有像滕书一样刚刚起步但是势头不错的。
这中间我也迷惘过,看过我公众号历史文章的朋友们应该就知道了,我十几年前发现自己管理能力出现瓶颈的时候,就去寻求了各种帮助。我本人也是相对较早的一批在国内系统学习私董会教练技术的人。
学以致用,用而反思,会开得越多,我越觉得, 会议就像是企业的呼吸 。
呼吸是每个人在做、但是大多数人不会去感知的动作。就像开会一样,每个企业都要开会,公司里面职位越高的管理者,甚至开会就会变成他们的主要工作项目。
一天里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开会,为什么?因为 会议是同频的渠道 。如果一个公司想要上下一心,必然需要一定的手段来上传下达,让企业文化自上而下建立和植根到位。
这就是会议的作用,也是我为什么说会议是企业的呼吸。
企业的发展不是短跑而是长跑,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机体持久运作的关键。
企业不可能不开会,再扁平的企业,也有会议的需求。
我想做的事情,一开始就是把会议这件公司经营管理中最稀松平常的事情拆开来掰碎了,把我觉得最底层的逻辑讲明白,把我实践中觉得大有裨益的手段整理下来,仅此而已。
但是2022年4月开始写作以后,我发现写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想写的是工具书,是一本有理论依据、有方法指南的、谁来都能马上上手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的书。
所以我不得不从头开始检视自己,你的逻辑真的足够好?你真的能把开会的方方面面都讲清楚、讲明白吗?
这期间的7个多月,我们团队每周定期进行共创,换句话说,我们也把开会的各个场景演练了一遍。
重新提出 “TRECK模型” ,提出会议效率的定义并将之固定在 “时间” 这个最重要的变量上,针对会议从 前期准备 到 会上讨论 再到 会后执行落实 的各个难点求解,细化没有时间看书的读者可能常见的 几大会议痛点 分别论述……
越临近成书截稿,我其实越忐忑。
因为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还不够全面,总想一次把所有问题聊透彻。
真正交稿的那一天,我长舒一口气,一方面是因为长达一年的项目终于告一段落,我和团队们终于能有一点成文的记录保留下来,成为未来新一条航线的始发港。另一方面则是我终于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is ten years ago, followed by now.
意思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也许这本12万字的 《如何高效开会》 还不甚完美,也许读者看过之后会提出很多异议甚至反驳,我都欣然接受,并且非常愿意继续和大家探讨并完善关于高效会议的理论知识。
也许还有下一次再版的机会,我会好好修改和完善这本书。
也许没有再版的机会,我也会坚持在会议提效这件事情上,为更多企业赋能。
如果你愿意给我一个机会,这本书我推荐你从目录开始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会议这件事情能非常简单和愉悦。
如果你看完之后觉得有所助益,也可以为你的企业管理者团购。
如果你读了觉得都是屁话啥也不是,咱们闲来无事也可以试着互相说服一下。
毕竟,谁能不开会呢?
滕凯舟教练 粉丝特惠 价格,请点击 直接购买。
关键词: